党员微故事|他为何跟0.01mm干上了?

发稿时间:2021-05-30  【    】

今天

我们迎来了

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一个个科学理论的诞生

是科技工作者

对细节的精致把控和极致追求

一次次科学创新的突破

是他们对过程的精益求精

是他们对结果的不断推翻

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

员工郑华兵入职13年来

积极践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

“核安全必须较真”的信念

早已深入他的骨髓

通过创新不断提升大修安全和质量

是郑华兵作为一名基层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也是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的信仰和追求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兵”

听听他拯救0.01毫米的故事

中国广核集团

#党员微故事 他到底为何跟0.01mm干上了?

郑华兵

是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的

青年技术骨干

负责核电汽轮机的检修和设备管理

扎根现场13年的他

带领团队成功地研发出了

激光测量汽轮机通流间隙技术

获得多个奖项和荣誉



核电机组在一个燃料周期结束后

需要进行全面检修

核电汽轮机这种大型设备

检修工艺难度大

安全质量风险高

而其中最困难的

当属汽轮机转动部件和静止部件之间的

通流间隙测量和调整

动静部件之间间隙要小

测量精度必须控制在0.01毫米以内

稍有偏差就可能造成碰撞摩擦

损坏设备

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目前在行业内

测量通流间隙

大多还是采用传统压铅丝的方法

但这种测量方法

工作强度大、耗时长、精度低

在这种情况下

郑华兵和同事们

希望通过自主创新

找到更合适的测量方法

不断提升检修质量

缩短检修工期



作为团队的技术骨干

郑华兵必须扛起压力

通过充分调研

团队决定在激光测量方面

开展重点攻关

确定方向后

郑华兵和同事们

一头扎进技术研发中

经常为了一项工艺

反复研讨、实地勘测

在团队的不懈努力下

激光测量汽轮机通流间隙方案最终敲定



而作为一项国内外汽轮机检修领域

从未接触过的测量技术

要在汽轮机如此重要的设备上全面实施

必须先利用大修窗口进行检验

经过多方沟通

在不影响大修关键路径的情况下

郑华兵他们争取到一次机会

然而

最终测量结果却让所有人难以接受

激光测量结果

与传统测量结果偏差竟达到0.5毫米

实验宣告失败

而大修工期也不允许他们再次进行试验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团队没有退缩

大家收拾心情

重新聚在一起

针对激光测量的关键工艺步骤

逐项进行核实和推演

最终锁定了问题的根源

1年多的时间里

他们争取到3次大修的验证机会

期间进行了6000多次实验测量和校核

共采集5万多组实验数据

经过对比后确认

实验数据与传统测量数据

吻合度较高

同时激光测量的精度小于0.01毫米

实验结果达到预期

充分证明激光测量通流间隙的技术是可行的

大修结束后

团队继续改进工艺

最终研发出成熟的

激光测量汽轮机通流间隙技术



激光测通流技术

在国内汽轮机检修领域

属于首创并且处于领先水平

中广核各核电站目前已实现大范围运用

汽轮机通流间隙测量及调整

平均时间由280小时大幅缩短至95小时

大件起吊作业次数由原来的24次减少至8次

大大降低了大件起吊的安全风险

提升了大修安全水平

科技工作者们

精准把握0.01毫米微妙细节

对细节决不妥协的完美偏执

都是对安全的保驾护航

他们为着科技创新向更高的境界攀登

永无止境

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