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燃!央视新闻“我和国旗同框”火热举行,看红旗漫卷大亚湾!

发稿时间:2019-09-16  【    】

9 16 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发起的 " 我和国旗同框 " 活动走进我国商业核电发展的摇篮——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站的港方股东代表来了,为我国核电事业奋斗多年的 " 功臣 " 来了,年轻一代的核电工程师也来了,他们齐聚大亚湾,和国旗同框,致敬 " 中国名片 ",在 " 共同坚守点亮大湾区 " 的心声中礼赞新中国、唱响新时代。



活动中,中广核的核电工程师们唱响《红旗飘飘》、《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歌曲,写下对新中国70岁生日的美好祝愿,2000名核电工作者在大亚湾核电站前为巨幅国旗担任护旗手……在祖国的南海边,五星红旗汇聚成一片红色的海洋,爱国热情凝聚成滚滚热浪。

大亚湾核电站累计向香港供电2500多亿度

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大陆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商业核电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由粤港双方按照75%25%的比例出资进行建设!

活动现场,大亚湾核电站的港方股东——香港中华电力派驻到大亚湾核电站的代表、广东核电合营公司副总经理张政毅说,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成功及最具规模的合资项目之一,也是香港与内地合作成功的典范,为粤港双方创造了双赢局面,是我们共同的骄傲。


(张政毅)


80后的张政毅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还在念中学,“我与家人全程观看了电视上的回归典礼直播,目睹交接仪式的整个过程。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都很是激动!”

张政毅当时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有朝一日会来到大亚湾核电站工作,成为点亮香港万家灯火的核电人的一份子。自从1994年投产以来,大亚湾核电站70%的电力供应香港,近几年进一步提高到80%,占香港用电量的四分之一。截至2019630日,大亚湾核电站已经累计向香港供电2546.74亿度,源源不断的动力点亮了“东方之珠”迷人的夜色。



1985118日,广东核电站合营合同签字仪式后的次日,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在北京会见了中华电力董事局主席罗·嘉道理勋爵。小平先生说,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外合资的最大一个项目,这是了不起的事情。这个项目的意义,不仅是最大的合作项目,而且对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以及增加香港人的信心起重要作用。”张政毅表示,大亚湾持续稳定地向香港供电,没有辜负当年两位老人的期望。

在活动现场,张政毅兴奋地拍了许多照片。他透露,父母知道他要来参加“我和国旗同框”这个活动非常高兴,但老人家无法来参加,所以希望儿子多拍些照片,让他们在香港也能感受到大亚湾磅礴的爱国心跳。



“华龙一号”寓意“振兴中华、巨龙腾飞”

“我和国旗同框”活动中,一面18米长、12米宽的国旗,在大亚湾核电站面前徐徐展开,近两千人簇拥着国旗沿着核电大道前行。看到巨幅五星红旗徐徐展开,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总设计师王鑫显得很是自豪。



“这让我想起了中广核和法国电力集团签订英国核电项目投资协议的场景。当时中英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这一对中国的核电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签约现场的那面五星红旗异常鲜艳,现在每当看到这张照片,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就油然而生。”王鑫说,“30年前,我们举全国之力来建设大亚湾核电站,从这里起步,开始了我国核电自主化的艰辛历程。历经几代核电人的辛勤付出,现在我们研发出了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实现了将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出口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梦想,打造出了闪亮的‘中国名片’,我觉得非常骄傲和自豪。”


(王鑫)


王鑫表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翻天覆地巨变的缩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一步。“华龙一号寓意‘振兴中华、巨龙腾飞’。我们核电人将继续埋头苦干,为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核电强国而不懈努力。”



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美丽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从起步就以“绿色发展”为底色。而大亚湾核电基地正是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支撑。截至2019630日,大亚湾核电基地累计上网电量达7313.97亿度,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相当于少消耗标煤约2.24亿吨,减少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约6.15亿吨,相当于种植了约164.56万公顷森林, 这是8个深圳市的面积。

“核电是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发电过程中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作为大亚湾核电基地最年轻的值长,刘思男平时工作的地方就是核电站的“大脑”——主控室,他的一举一动关系着核安全和平稳发电。


(刘思男)


刘思男一直深深地记着一段话:“大亚湾核电站自投产以来一直安全稳定运行,为香港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由此可以看出,核电是一种安全、清洁、经济、可靠的能源。下一步我国要大力发展核电,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断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2009929日,习近平主席在见证中广核与香港中华电力签订大亚湾核电站延长合营期合同时所说的话。这段话被铭刻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公关中心的醒目位置,也铭刻在每一位核电工作者心中。

“我们是核电站的安全卫士,每发一度电,我们就为大湾区的绿色发展多做了一份贡献。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能够用我们的坚守点亮大湾区,我觉得责任特别重大,内心也觉得无比自豪。”刘思男表示。



“守护好核安全就是对国旗的忠诚守护”

在活动现场,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大国工匠”乔素凯。乔素凯深情地回顾起了自己的国旗情结。“我的母亲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先后在几所农村小学任教,这些学校都比较偏僻,学生也只有十几二十来个。我母亲既是校长又是几个班的班主任,每天特别忙碌,她不管到哪个学校任教,第一件事就是要修缮一下升国旗的地方,旗墩重新加固,国旗和旗杆也都换成新的。”


(乔素凯)


乔素凯回忆说,“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但绝不影响母亲在她任教的那个农村小学每周一上午的升国旗活动。农村小学一般没有喇叭和音响,但老师和学生们唱国歌的声音永远是那么高昂和整齐,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深,每每看到国旗飘飘,我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1992年,乔素凯来到大亚湾核电站,成为一名核燃料换料操纵员,这一干就是27年。“当时我的同学们都很羡慕我能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工作,加上这里又紧挨着香港,我们发的电还供给香港,所以能够参与这个神圣的事业中,能够见证中国核电事业从无到有再到走出国门的光荣历程我非常自豪。”



199771日,在乔素凯及许多核电人心中,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是香港回归的日子,更是大亚湾核电站的运营权从法方移交中方的日子。“那天法方厂长将象征核电站运营权的钥匙交给了中方厂长,我们特别扬眉吐气。以前都是我们跟着法国工程师学习,从这一天起,我们就可以甩掉‘洋拐棍’了。这一天双喜临门,整个大亚湾都洋溢在喜庆的气氛中。”

从那一天起,由中国人负责运营的大亚湾核电基地就一直维持着亮丽的运营成绩单。世界核营运者协会(WANO)制订的指标是衡量核电机组运行业绩的国际通行标准,2018年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72项指标中,共计54项指标达到世界前1/4的先进水平,其中49项达到世界前1/10的卓越水平,业绩世界领先。



在法国电力公司(EDF)组织的国际同类型核电机组安全业绩挑战赛中,大亚湾核电基地累计获得39项次第一名,是获得第一数量最多的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基地的岭澳一期1号机组连续14年无非计划停机停堆,截至目前已连续安全运营超过4800天,位居国际同类型机组世界第一。

乔素凯表示,“我和核燃料打了半辈子交道,对我来说,像我的母亲一样,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一次把事情做好’,守护好核安全,和我们的同事们将清洁安全的电力输送到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千家万户,就是报效国家,就是我们对国旗的忠诚守护。”

与乔素凯一道来的,还有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中广核工程公司调试中心工程师周创彬。2018年,周创彬荣获国家技能人才最高奖——被尊称为“工人院士”的“中华技能大奖”,实现了深圳市在该奖项上的历史性突破。周创彬回忆说,“20037月,我随一回路水压试验组出访法国格拉夫林核电厂,一到电厂门口,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格拉夫林核电厂是当年一大批“黄金人”培训的地方,书写了中法核能合作的一段佳话。“在异国他乡见到五星红旗,顿时倍感亲切,长途跋涉的疲劳瞬间消失,也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到来倍受尊重,让我们感受到了两国核能合作的互利共赢。”


(周创彬)


今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中法核能合作则已经从当年合作建设大亚湾核电站迈入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新阶段。“身在改革开放前沿,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非常幸运。祖国的发展壮大给我提供了人生和事业的广阔舞台,让我能够从一名中专生成长到今天的水平。新中国70岁生日即将到来,我特别想说,感谢共和国,感恩新时代!我也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旗添彩。”


“希望更多香港青年跨过深圳河与我们共事”

2018年,香港城市大学4名大学生来到中广核进行实习,其中2名前往中广核英国项目,2名前往中广核研究院。在活动现场,曾经担任香港青年实习导师的崔大伟对于这两名大学生的到来记忆犹新。“有一名青年跟着我一起工作了2个月。香港学生按我们的工作时间,一起上下班。根据他的兴趣爱好和要求,我针对性地为他安排了课题,他也非常积极,调研文献、虚心学习,出色完成了我布置的研究任务,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后续的工作起到积极的支持作用,而这段经历对他个人的成长也有所帮助。”

“中国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记得当时香港核学会主席陆炳林博士说,非常高兴看见香港学生有机会到中广核实习,并能从中学习我国先进的第三代核电工程技术。” 崔大伟表示,对于我们来说,也更是希望香港青年学生参与到我国核电不断创新、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来,在实习过程中亲身体会到祖国最新的发展成就。“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有更多香港青年到我们这里来实习,并且将来能够成为我的同事一起工作。深港一河之隔,香港青年视野开阔、国际化程度高,有着先天的优势。我们非常希望更多香港青年跨过深圳河,和我们一起推动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作为中广核车班的一名驾驶员,刘华平经常往返深港两地。“我经常要接送核电专家往返香港。第一次去香港时,看到香港的政府机构和购物中心都挂着五星红旗,心里面那种陌生感和距离感自然就消失了。”刘华平表示,由于工作需要,经常要到香港运输署办事,“有时资料没有带齐,香港的办事员知道我是从深圳过去的,会为我开通绿色通道,让我下次过去再补齐资料,感觉特别的亲切。有一次我在香港迷路了,香港交警不仅主动用港式普通话给我指路,还开着摩托车把我带到目的地,让我特别的感动。我经常在香港街头看到很多港人见内地的游客不懂白话,操着一口港式普通话为他们提供帮助,香港人给人感觉特别友好。”

刘华平表示,香港回归祖国后,内地跟香港的往来、沟通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香港人能讲普通话,很多香港人来内地工作、生活,不仅跟香港人成为同事,还成为了好朋友。“香港的发展跟祖国是息息相关的,希望更多香港人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共同守护祖国,一起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越来越懂得“为国家做贡献”

看到五星红旗将大亚湾核电基地变成一片红色的海洋,苏州热工研究院80后工程师王俊内心非常激动。王俊回忆道,“五年前我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举办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介绍完我国核电的发展情况后,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以质疑的语气发问:你们国家引进了这么多型号的反应堆,未来你们国家打算建这么多堆型吗?言下之意,你们中国有能力建这么多堆型吗?我坚定地回答,作为一名核电工程师,我相信中国有能力,也会规模化建设我们自己第三代的先进核电站。我们不但要建设更先进的电站,也要把电站管理做到国际一流。”



“当时,我面前摆放着的那面小国旗微微招展,红得让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现在我当时的‘豪言壮语’已经实现了,作为一名核电工程师,作为一名中国人,感觉非常骄傲和自豪。”王俊动情地说。

中广核研究院核电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美玲也是非常激动。她回忆起小时候看到校长在国旗下讲话,觉得校长很高大很有威望,他常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其实,那时并不知道什么叫“为国家做贡献”,只知道要“好好学习”。


(张美玲)


转眼大学毕业了,来到中广核,办公室就学自动化的两个女生,“画图、编程、查线、调试”就是每天的主题。“我特别自豪的是参与自主研发换料机。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依赖进口设备是不行的,关键技术一定要自主研发。那时候,我们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反复设计验证单个模块的功能、驱动器参数优化、网络组态。一个个端子、一根根电线、一块块板卡,渐渐地组装成了一个系统。最终,我们花了近8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用我们自己的设备换核燃料,这也是国内自主研制成功的首台大型压水堆核电站技术改进型换料机,我们不再依赖国外的技术。”



随着业务的拓展,张美玲转向了特殊作业机器人的研发。在她的带领下,陆续研发成功了核电站环境监测机器人、多功能作业机器人、水下焊接机器人等,在核电这样一个“硬核”的领域,这个女性占比超过六成的团队创造了不俗的成绩,并获得了“全国巾帼文明岗”的荣誉。“一路走来,我觉得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接近‘为国家做贡献’的行列。研发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机器人,助力我国成为核电强国,我希望以这样的方式为国旗增色!”



中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禹表示:“30多年前,我们怀揣‘核电强国’的梦想从大亚湾出发,一路风雨一路征程。如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广核和大亚湾核电基地已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华龙一号’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伟大的建设成就。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改革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