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在伟大时代中寻找自己的梦想

发稿时间:2018-08-13  【    】

宫广臣,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是“黄金人”,也是“华龙筑梦人”,投身核电事业近30年,创业足迹遍及大亚湾、岭澳、防城港核电基地。今天,改革开放40年专题将带领大家走进他的“黄金人”故事……

30多年前,我非常幸运以及荣幸地成为了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派往法国学习核电技术的学员之一。在80年代末,做出这样大手笔的决策是极不容易的,需要高层有很大的决心和魄力。

而我们这批人出国培训的计划也非常全面,让我们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学到了当时先进的核电技术和理念,比如那时所学的“基于状态逼近法的安全分析”,就是现在各CPR1000机组所使用的SOP(状态导向法)事故处理程序的基础。

“黄金人”队伍的打造,使我国核电行业从理论思想、技术能力上实现了“高起点起步”;这段赴法培训的经历对我个人而言,也是职业生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我一生宝贵的回忆。

一场“送上门来”的面试

我毕业那年被分配到内蒙古赤峰的元宝山电厂工作。因为喜欢新鲜事物,在学校时我就开始了解一些核电基础知识,对核电一直心怀向往。1986年,电力部、核工业部联合发文要求各大火电厂和核工业相关单位派人支持广东核电项目,厂领导共推荐了2个人,恰好包括我。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简称“合营公司”)9月份派人来厂里面试,有趣的是因为当天我运行倒班休息,合营公司的领导就特意跑到我家去面试。

后来我才知道,因为我女儿当时还不到一岁,面试官看到我爱人抱着襁褓中的孩子,他们当时对我是不是要更多地兼顾家庭还是有点顾虑的。面试过程中简单地测试了一下英语,因为英语基础太差,我心里没底,尽管如此,我还是幸运地被选上了,可能另一个人的英语比我还差吧,哈哈。

当初在元宝山电厂的时候,我已经是值长了,职业发展前景算是不错,因此好多同事、朋友都不赞成我放弃当时的工作去广东,说“那儿太热,怕不习惯”。好在当时厂里的领导非常支持我,我爱人也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为了理想,我便义无反顾,“南下”寻梦。

“浸泡”在法语中的日子

刚到深圳的时候,每天看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每天都在感慨这座城市真的很先进。19873月,我们搬去了统建楼(深圳核电大厦)办公,当时的办公室里都是整整齐齐的一个个金属的小办公桌,很有“港味”。而后不到一个月,紧锣密鼓的法语培训便开始了。

我们了解到,此前韩国也曾于80年代中期派人去格拉芙林核电站学习过,但因为他们用的是英语,结果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法语培训成了我们这些人的“头等大事”。

19874月,我们分成几组人,分别去北京外交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学习了一年法语基础,然后再专门学习科技法语,记不清度过了多少个被法语“浸泡”的日日夜夜。技术法语、压水堆课程等科目都是请法国工程师用法语教学。每次口试由两名法国教员主持,有时那名讲法语的生产部副部长也会参加,并给出评价,最后的选拔成绩是一个长期下来的综合评分结果。因此大家学习的节奏极快、强度极大,一天都不敢怠慢。后来赴法学习期间,我们也是每两周要用法语写一份报告,而且每次都要答辩。

事实证明,在赴法之前先对我们进行强化法语培训的策略太有前瞻性了。用法语进行交流,理解更为深入,更能真正学到东西。

记得刚到法国没多久,我们就赶上了一次核电站换料大修。趁此机会,现场能去的地方我们都尽可能钻过去看一看,真的可以学到很多,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一次进核岛,只觉得核岛内部的干净程度简直超乎我的想象,我跟着法国师傅,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有水的地方要躲着走”,而且,“除了抄仪表、扳阀门,任何地方都别乱摸”。


1989年,“黄金人”在法国格拉芙林核电站合影,前排右一为宫广臣)


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稳健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法国的生活也和国内差别很大,一开始难免“水土不服”。好在那个时候的出国补贴对于月薪只有几百元的我们来说已经很“丰厚”了,每个月有一千七八百法郎。我们也是能省就省,大多自己做饭,包饺子、煮面条,有的同学还会烙葱油饼,算是在繁忙的学习中给自己增添一点“舌尖的乐趣”。

省下补贴,我们可以买“大件”(家用电器)回家,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件大事。有意思的是,最开始每个人每年的定额可以买“四大件”,大约是19899月,我和一位同学在英国机场免税店看到日本进口的单反“美能达7000”打折非常划算,就一人买了一台,买完后才发现,当年的政策变成了每年定额只能买“两大件”。这下子定额就只剩下一个了。想来想去,我就再挑了一套组合音响。

法国学习期间,我们的邻居是一名中级检修工人,非常大方,会把自己的两辆自行车借给我们骑。而当时我的法国师傅没事就喜欢开车兜风,我们眼巴巴看着,不无羡慕地想过:“回国后啥时候能有自己的车呢?”结果不到10年,不仅我们,大亚湾核电站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车了。


(“黄金人”在巴黎市郊的萨克莱核安全研究中心合影)


从只能在国外买“大件”,到现在身边丰富的商品;从羡慕别人家的车,到拥有自己的车;从学习别人的技术,到拥有自己的技术——我们有幸见证一个快速变化的伟大时代并与之同行。这其中,在法国学习的这段岁月最令我难忘。我们必须再一次感谢当时的公司领导者们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虽然“黄金人”的培养花了大价钱,但实实在在地为中广核、为祖国培养了一批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核电人才,很值得,对核电文化的塑造也非常有帮助——我们学会了建立自己的制度、文化。这种东西方融合形成的独特管理文化,着眼在当时的计划经济年代大背景下,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如今,改革开放已进入了第40个年头,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广核也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大力推动我国核电“走出去”——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稳健发展的“黄金时代”,一代又一代中广核人勠力同心,不断超越,定将把中广核的事业不断推到新的高度!